跳转到内容

空調服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空調服(英語:Air conditioned clothing)是一種配備空調裝置的衣服[1],可讓穿著者較不受到高溫的影響[2],目前大部分空調服都是針對在高溫環境下使用,除了讓穿著者感到較為涼快[3],更重要是降低在高溫下中暑的機會[4],這種工作服現已漸漸普及[5]

原理

[编辑]

人體本身具有恆溫機制,以保持正常體溫,當人體處於高溫環境,腦部便會指令皮膚的汗腺排出適量汗水,通過汗水蒸發散熱降低體溫。一般衣服常會阻礙汗水揮發,空調服利用小型風扇把空氣抽入[6],皮膚和衣服之間便有空氣流動,可讓皮膚上的汗水更容易、更快速蒸發,提升人體自然排汗的冷卻效果[7]

發展史

[编辑]

空調服最初是由日本人市谷弘司開發[8],史谷原是索尼公司的僱員,因為要為索尼推銷檢查電視機映像管畫質的設備,所以經常到東南亞的電視機工廠公幹,當時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城市都在大興土木,興建大量的高樓大廈,史谷認為大廈的空調系統要消耗大量電力,為何不去開發一種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及可穿著在身體的冷卻設備呢,史谷於是決定在47歲之齡提早從索尼退休,開始潛心開發一種可穿著在身體的空調服[7]。史谷在1999年開發出第一款空調服,通過灑水到衣服上,利用人體的熱力將水蒸發,並通過風扇把熱量帶走,市谷穿著貼有「實驗中」字樣的空調服樣品去乘坐電車,但實驗並不成功,在高溫下降溫效果不顯著,在低溫時又太涼,水管容易出現漏水問題,自帶水箱也使衣服變得沉重[7]

正當史谷思考怎樣解決水管容易漏水的問題時,便想到既然人體能夠通過出汗降溫,如能加快汗水蒸發,身體便可以保持在適宜的溫度。史谷在空調服的背後安裝兩部小型風扇,強制空氣在衣服內流動加快汗水蒸發,達到降低體感溫度的效果。這款空調服在2004年上市銷售,可是銷路欠佳,一年只賣出1萬件。一件長袖版空調服在2005年的售價為12,600日圓,折合約115美元[8],但經過客戶反映後,史谷承認空調服在當年仍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。其一是風扇的電力由四節AA電池提供,可以使用乾電池或選用可多次充電的鎳氫電池[8],可是以工作服而言,電池的壽命被認為太短,在應用上會造成不便。另一方面是風扇的可靠性有待提升,曾經有一位穿上空調服的男子在戶外工作時,空調服的風扇突然因故障停轉,他的妻子打電話到市谷的公司投訴稱這套空調服差點害死她的丈夫,市谷親自打電話向該名男子道歉。還有一個問題是空調服的外觀如同一件夾克,但對大部分人而言,在炎熱的夏天穿著夾克看來不合理。史谷的空調服公司一度處於破產邊緣,但是市谷未有放棄空調服的業務,與負責技術的公司董事胡桃澤武雄對空調服反覆進行改良。直至2011年,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大大延長了空調服風扇的運作時間,另一方面試穿過空調服的日本建築地盤工人都給予空調服好評,空調服的銷售量從2012年起大幅增長,在2019年賣出了120萬件空調服[7],使用範圍日趨廣泛,不再局限於建築地盤,有搬運工人穿著,也有人買來在海邊釣魚[9],成為一種夏日時尚服裝[5]

參考資料

[编辑]
  1. ^ Cooling the Body with Fan-Equipped Clothes. Cabinet Office, Government of Japan. August 2021 [2024-09-20]. 
  2. ^ Gavin Blair. The fan jacket: the Japanese innovation keeping workers cool in extreme heat. The Guardian. 2023-07-25 [2024-09-20]. 
  3. ^ Japan Disaster Sparks Demand for Air-Conditioned Clothes. ABC News. 2011-08-02 [2024-09-21]. 
  4. ^ 全球恐迎最熱7月! "空調服"夯規模5年翻3倍. 非凡新聞. 2023-07-21 [2024-09-20]. 
  5. ^ 5.0 5.1 王小军. 今夏,空调服成日本时尚热点. 环球时报 (新浪网). 2023-07-15 [2024-09-21]. 
  6. ^ 日本公司将风扇置入衣服发明空调服(图). 央视国际. 2007-08-21 [2024-09-21]. 
  7. ^ 7.0 7.1 7.2 7.3 天野久樹. 創新源自夢想與好奇心!「空調服」的發明故事. nippon.com. 2023-07-07 [2024-09-20]. 
  8. ^ 8.0 8.1 8.2 内置风扇夹克衫使工人保持凉爽. Web Japan. 2005-08-10 [2024-09-21]. 
  9. ^ 日本人的「空调服」 能否成为夏季穿搭新趋势?. 新浪时尚. 2023-05-10.